独家:中国道长建欧洲首座道观 筚路蓝缕16年海外传教
来源:凤凰国学 2015年10月10日 http://inews.ifeng.com/inveno/44808083/news.shtml
【编者按】中国宗教以佛道两家最为大端,佛教自外传入,渐次融于中华文明,而道教则秉自远古道家,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宗教。然而,也正因为其独特性,传播多限于中华文化圈,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的交融,长久以来难以突破。
上世纪西方人欲深层了解中国,开始对道教产生兴趣,加之国外华人华侨日渐增多,道教信仰开始走出国门,在西方世界潜滋暗长。此一时期外国人接触道教多为文化研究,而将其作为宗教来信奉的仍多为华人华侨。
就像数百年前孤独的传教士走进东亚大陆一样,1999年,来自中国道教协会的田诚阳道长,应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之邀,开始了在欧洲的传道之旅,成为第一位在西方世界传播道教的中国道长。2000年10月,他用西班牙语撰成“Conocer el Taoísmo”(《认识道教》)书稿,远播欧美大陆,这也是第一部由中国道长直接用西班牙语写成的道教书籍。2001年5月,田诚阳道长联合西班牙的道教弟子与信众,正式成立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道教协会。同年冬至节,他在巴塞罗那创建的清静宫道观正式落成,这是欧洲第一座道教实体宫观。他还与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弟子们联合,成立“欧洲道教联盟”,为道教的世界化打开局面,被誉为“海外传道第一人”。
当今之世,全球范围内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从未如此之密切,道教作为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在地中海岸生根发芽?田诚阳道长又是如何让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接受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宗教,使道教在异域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呢?以下是田诚阳道长授权凤凰国学独家发布的海外传教心得。
田诚阳道长,原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秘书与研究室研究员、西班牙道教协会会长、欧洲第一座道教实体巴塞罗那清静宫道观住持、欧洲道教联盟导师。
在西班牙创建欧洲第一座实体道观
笔者在中国道教协会工作之时,于1996年应邀为欧洲各国共同组成的天主教访道团讲学,博得西方天主教徒对于中国道教之认同。他们说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位道教的师父前往西方传播道教,现代很多西方人想学道教,但是却找不到真正的道教师父,因而希望我能够前往西方传教。由此发愿一定要把道教传向世界,开始着手攻读西班牙语。并且考虑国内信仰道教者的学修需要,于1999年完成并且出版了《修道入门》、《仙学详述》与《中华道家修炼学(上下册)》等100万字的修道专著,以绵延道教实修传统。1999年应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邀请,经国家宗教局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自费前往西班牙传道讲学,成为第一位踏上西班牙国土的中国道长。
刚到西班牙时,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举行道教讲座,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道长在西班牙大学直接用西班牙语进行弘道。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汤永贵大使闻讯,专程请我到大使馆,为全体使馆工作人员讲解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因为经常有西班牙人向他们咨询道教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如何解答,国内经过百年战乱与十年浩劫,人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几乎一无所知。由此可见,中国驻外机构道教知识的匮乏,和在国外推广中国道教的重要性。
欧洲道教第一丛林清静宫道观的外国弟子们
我在西班牙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终于在西方播下第一颗道教的种子。创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西班牙道教协会与欧洲第一座宗教实体巴塞罗那清静宫道观,使道教成为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的一大宗教,赢得与天主教平等的合法地位,成为中华道教五千年历史上正式传入欧洲大陆的一座里程碑。尽管法国、意大利、瑞士、英国等国家都有道教协会,但是他们都是文化性质的协会,不是宗教实体性质的道教协会。只有我在西班牙创建的清静宫道观,才是在欧洲唯一正式注册的宗教实体,是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欧洲的象征,是欧洲道教的中心。中国道教,由此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当时在崂山的恩师李上宗下廉师父(2008年96岁坐化登真)得知这一消息,抬头仰望着西方的天空说:“这是替祖师爷传道。”2003年11月,中国道教协会在给西班牙道教协会和清静宫道观的贺函中高度评价说:“西班牙道教全真丛林清静宫的建成对于弘扬道教文化,促进道教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道教界的一大喜事。”
用西方文字讲述道教经典
我在欧洲传教16年来,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切实比较,深深体会道教在世界文化中的先进地位,体会到西方人士对于中国道教的崇尚与道教修炼在西方世界的实用价值。道教的最高经典《道德经》,本身没有宣传,却在西方社会得到不断翻译与传播,成为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一部出版物,是一部著名的东方智慧宝典。我在欧洲看到很多书店都有《道德经》的不同译本,仅在西班牙就有40多种译本,几乎在每个有文化的西方家庭都能见到此书。这也是道教思想盛行西方的一个先兆,道教的世界价值不言而喻。按照道教的理念生活,成为西方人尊崇的时尚。因此道教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文化软实力,只有道教走向全世界,才能赢得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所以21世纪是中国面向西方弘扬道教的最佳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与发展的有利契机。
通过阅读《道德经》的西班牙语、英语与巴塞罗那官方语言Catalán语的译本,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不少误解。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道德经》是用中国的古文字写成的,如果没有纯正的古代汉语的功底,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很难正确理解;第二,这部书记载了道家内在身心的修炼理法,如果缺乏修炼的具体实践,那么理解《道德经》的内涵,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误解,甚或空谈。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缺乏道教的修炼实践,根本不可能读懂《道德经》,更不可能懂道教,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田诚阳道长西班牙语著作《认识道教》
作为唯一通晓西班牙语的中国道长,我在欧洲各国用西班牙语讲道之暇,看到西方出版的一些讲述道教的书籍,许多存在贬低和误解道教的成份,为了正本清源,于是在2000年整理我的西班牙语讲义,2003年正式出版了一部西班牙语著作"Conocer el Taoísmo"(《认识道教》),这是第一部由中国道长直接用西班牙语撰写的道教论著,由西班牙专门出版精神领域书籍的著名出版社Kairós出版,发行欧美,对于我在西方的传教事业与道教在西方的传播帮助甚大。
2004年5月9日至9月26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全球文化论坛”(Fórum)暨“第四届世界宗教大会”,清静宫作为全球唯一代表道教的团体,应邀出席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弘法活动。全球文化论坛组委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集西班牙各大宗教团体,决定由各大宗教共同撰写一部书稿《La Voz de las Comunidades Religiosas》(《宗教界的声音》)。我用西班牙语代表道教,起草了阐述教理教义的六篇文章:1)Fundirnos con el Tao del Universo。2)La vida sencilla es una norma moral taoísta。3)Si no se vive con la paz se pierde el Tao。4)Proyectos realizados。5)Proyectos en marcha。6)Conocer el Taoísmo y la Asociación de Taoismo de Catalunya。2004年4月24日,清静宫道观与西班牙各大宗教团体,在巴塞罗那耶稣会的天主教堂,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隆重举行的新书发布会,此书为大16开精装豪华本。书中将道教排在了萨满教之后而在世界各大宗教的第二位,明确承认道教已经成为世界宗教,这是我们在欧洲多年努力弘道取得的可喜成果。此书面向世界发行,并且译成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字出版。
道教在欧美各国遍地开花
2004年7月7日,清静宫应邀参与主持了“第四届世界宗教大会”开幕式。并于7月8日,在全球文化论坛“Forum”主会场大厅,举行了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的道教科仪,我们进行了用汉语、西班牙语和Catalán语三种不同语言的诵经仪式。现场数千信众参与了这次道场,许多西方媒体作了现场报道,这次道场录像后来在西班牙和欧美电视台多次播放,使中国道教的传播在欧美造成了广泛影响。西班牙的国家报纸《先锋报》和《西班牙报》对此均作了专题报道,并且把笔者主持道场的照片放在其他宗教之前的首要位置。
2005年7月19日,清静宫道观和传入西班牙的其他宗教实体,应邀加入西班牙国家宗教理事会(原来只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成员),并且举行了各大宗教领袖签字的隆重仪式,成为西班牙的九大宗教之一。西班牙国家报纸“La Vanguardia”(《先锋报》)对于此次会议作了大幅报道,认为这是西班牙宗教史上促进世界和平的一次重大事件。
外国弟子学习道教武术
作为首位常驻海外传教的中国道长,笔者以欧洲道教第一座宗教实体巴塞罗那清静宫为中心,不断向欧美国家传播道教的种子,使得中国道教在欧美各国不断开枝散叶、遍地开花。前来皈依的西方各国弟子经过学习之后,分别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清静宫分观与各国道教协会。经过16年坚持不渝的努力,目前中国道教不仅传播到西班牙各地和欧洲各国,而且蔓延至南美洲、中美洲与北美洲,填补了中国道教在西方世界的空白,为道教成为世界宗教迈出了建设性的坚实步伐。
中国道教的源流与特性
远古道家,是中华先民通过身心修证、究际天人关系、探索生命本质、确立生存之道而逐渐形成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从伏羲画八卦、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乃至老子著述《道德经》,一脉相承,绵延至今。道教秉承道家,乃成中华本土宗教。道教学术,包罗万象,贯彻九流,并不局限于宗教形式与经教仪轨之范畴。
道教与世界上流行的各大宗教,皆有所不同。道教不像其他宗教,存在一个最高的神明,以神学为主导地位。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道”,其实是“不神之神”。老子《道德经》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见60章)。《轩辕黄帝阴符经》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尽管道教因为神仙信仰而确立,但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这个“道”,是超越于宗教神学之上的本体论,也是道家与道教的最高追求。
从宗教形式而论,其他宗教都有固定的宗教形式,甚至不同时代与不同地区均能保持一致。但是道教的形式,并非固定,随着时代、人事与各地风俗的不同,甚至在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不同场合,道教的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道教的内涵。正如西汉司马谈(?- 前110)评论道家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知与行:道教的一体两面
道教的本质内涵,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方面的道家学术,即伏羲、黄帝与老子等“道家三圣”留传的经典学说,如《易》、《阴符》、《黄帝四经》与《道德经》、《庄子》、《文子》、《列子》、《关尹子》等道家经典。二是实践方面的道家修炼学,如广成子教诲黄帝的“至道”、《周易参同契》、《抱朴子》、钟吕金丹道以及后期五祖七真的著作、张三丰太极炼丹学说等等。
因此,“道”包括学与行两个方面,道教就是一种学道、悟道、明道、行道、得道乃至守道的人生智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食粮。
中国道教之不同于西方宗教
有的学者习惯用西方式的宗教和哲学的观念,来理解中国的道教,认为哲学的道家与宗教的道教,即“Taoísmo Filosorico”与“Taoísmo Religioso”,二者之间没有传承关系。这是生搬西方的逻辑观念,死套中国的文化传承。不仅道教前辈皆以道家为源头,按照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道家就是道教,并无分别。恰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的道教和西方的宗教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话题,可以连篇累牍地论述,在此简明来说,道家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就是她的哲学是通过身心修炼得到的,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道家修炼是要通过自我身心的验证,达到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统一,从而领悟宇宙生命的本质与把握个体生命的自主。道教提倡的性命双修、身心合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等修炼法则,与西方的柏拉图哲学所主张的意识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哲学体系。道教的本体论,与天主教的上帝观亦非同一源流。道教不是唯灵论,也不是唯物论。道教主张的长生观念,是生命在今生今世的完美实现。道教追求的完整生命,是宇宙与人体的合而为一,是精神与肉体的合而为一,最终得到生道合一的永恒生命。
因此中国道教和西方宗教相比,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她的实证性。明白道教的实证性,就会明白道家与道教的同一体性,也会明白中国哲学、中国道教与西方哲学、西方宗教二者之间的本质不同,根本无法将道家与道教二者之间割裂开来。
从道家到道教最重实证性
关于道教的实证性,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她的最高经典《道德经》,是由自己的创始人,亲笔撰写而成的。试看无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是天主教的耶稣,都没有留下自己亲手撰写的经典,儒教的孔子自认“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同样没有留下自己写出的经典。独有道教的老子,亲笔书写《道德经》五千言留给后人,这部书自古被推崇为“万经之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一切道教经典的渊源所在,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有人以为老子没有强调自己是这本书的作者,因而试图否认老子的存在与《道德经》的真实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道家圣人的品德与修养,因为他们要留下的,是道家的法脉与传承,不是属于私有的一个名字。
由此应当明白,道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实证性。从道家到道教,从未更易。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地说“以身观身”(见54章)。如果缺乏真修实证的功夫,只凭从文字到文字,是根本没有办法认识道教的。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在中国第一部史书《史记》中,明确记载老子活了200多岁,还有一种说法是160多岁,无论哪一种说法为准,但是能够达到一两百年的寿命,说明老子有着高深莫测的修炼实践,否则决不可能写出《道德经》这样至高无上的著作。因此,如果缺乏身心修炼的实证,根本无法明白真正的道教。
庄子开篇《逍遥游》提到修炼的高尚境界,指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说明道家的高尚人格,是通过真修实证达到的。修炼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实现人性的超越与生命的完美,为了给予人类与万物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了达到宇宙秩序的平衡和谐与宇宙生命的和平共存,所以道教的路,是人间的正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成为永恒的生命。
道兴则国兴道教应当传向世界
道教的形式,随着时代与地域的不同,都有不同的变化,然其内涵,是从远古一代一代留传至今,这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传统。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见42章)由于大道一体性的客观存在,道教无论从其源头还是从其支流,都始终包含着道家五千年文化的精华。
中华先民自古认为:天无道则不运,地无道则不载,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观察中国的历史,道兴则国兴,道衰则国衰,道教实为中华民族精神之依托,亦为华夏五千年文明之精髓。因为道教代表的不仅仅是宗教,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法脉传承,正如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陈撄宁先生所说:“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中华文化的复兴,重点在于道教文化的复兴;同时只有中国道教在全世界的复兴,才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中国道教,在唐代是国教,此后中国国运逐渐衰微,道教也随之衰落。历史上很多古老的宗教,如今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可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道教,却仅仅局限在中国本土,充其量仅在东南亚略有流传。故此,余在数十年的学道历程中,深深痛惜道教不振,道教应当传向世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道教在历史上的不断衰微,在国内五大宗教中属于弱势,因此传向世界绝非易事,需要有人为此献身,这是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与道门弟子的神圣使命。道教如果不能走向西方,将很难侪身于世界宗教之列。
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有其世界价值
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物质商品大大丰富,但是生活节奏变得日益紧张。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破坏大自然与透支地球资源。在经济利益冲击下,人类的自然天性与道德规范受到破坏,归根结蒂摧残的是人类本身。现代西方社会面临的经济危机与信仰危机,固然属于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带来的弊端,然而究其本质,实为道德与人性堕落造成的恶果,而这恰恰与道教所提倡的“修道养德”的路线背道而驰。
西班牙洋道士在海上清静宫阅读道教经典
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现代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战争基本减少,但是人与人之间、个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精神战争”反而有增无减。人们已经丧失了自我的宁静,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只有回归自然,保护环境,遵循道德,修正身心,人类才有可能享受宁静生活与世界和平,这是道教的一贯主张。
在资本主义宣传的误导下,人们以为有了钱就有一切,变得急功近利,极端自私,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每天做着发财美梦,渴望得到一夜暴富,财神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热点。弥漫全社会的功利化浪潮,使得人们的心情变得空前浮躁,传统道德与人际诚信严重缺失,人性变得愈加昏暗,社会治安愈加混乱,……这些时代的弊端,都与道教提倡的传统道德与修养宗旨相违背。只有发扬道教所积极倡导的尊道贵德、济世度人、公而无私、和谐万物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有可能救治时代弊端,以冀人类社会抛弃自我,走向大同,这是道教济世利人的一贯宗旨,也是道教数千年来身体力行的一贯主张。具有远见的西方人士,亦已提出寻求东方道教文化的智慧,纠正西方社会的时代弊病。因而,作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道教是最能够服务当今世界的宗教,可以造福现代社会,服务全球人类,获得身心安宁,实现世界和平,这也是道教的世界价值之所在。
综上,道教只有传向全世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焕发新的生机,扭转道教唐代以降的衰微局面,自立于世界宗教之林,成为世界一大宗教,服务于当今世界与全球人类。道教向西方世界的传播,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能够恢复与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上文来自田诚阳道长《道教的基本特性、欧洲的传教实践与道教的世界价值》,略作调整,凤凰国学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悼田诚阳道长
作者: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
来源:知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07188/answer/1232645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与道长的缘分很浅。多年前多次找过他,但始终不得见。我认识他也只是两个月前的事情。那天,是孟涛带他来的。第一面的印象深刻,他的身体瘦弱,当时他并没有说很多话。我告诉他,我想了解西班牙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第二次见面是他一个人来的,记得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从道教起源到古代炼丹术,从阴阳八卦到风水命理,从老庄哲学到道家养生,从西班牙华人道教到中西宗教的交流融合……天南地北,什么都聊。我把所有的疑问一一提出,他一一都作了解答。说实话,我原来对道教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正是听了他的叙说,让我彻底改变了对道教的偏见。田道长“著作等身”,对中国道教有很深的研究。读他的“答疑解惑”,你会豁然开朗;听他说道,你定有收获。田道长文字功底十分了得,我发给他看的西班牙华人道教文章,他一一做了勘正。修改处都是点睛之笔,遣词用句恰到好处。学识渊博,信仰虔诚,勤勉刻苦,意志坚定,这是我对田诚阳道长的认识。1999年,田道长应马德里自治大学和巴塞罗那太极中心邀请,经国家宗教局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赴西班牙讲学传道。从此开启了他的欧洲传道之旅,成为第一位在西方世界传播道教的中国道长。2000年10月,他用西班牙语撰成“Conocer el Taoísmo”(《认识道教》)一书远播欧美大陆,这是第一部由中国道长直接用西班牙语写成的道教书稿。2001年5月12月,他创立的巴塞罗那道教丛林“清静宫”,是有史以来由中国道士在欧洲创建的第一所道观。他创办的道教协会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确认,取得与天主教平等的合法地位,成为中国道教传入西方世界的里程碑。2004年,田诚阳道长应邀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塞罗那举办的《全球文化论坛(F?RUM)》。《LA VOZ DE LAS COMUNIDADESRELIGIOSAS》(宗教界的声音)一书有田道长的“道教”(西文)一章。田道长经常在当地大学举办讲座,田道长对中国道教的最大贡献在于,让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的道教,了解了中国古老的历史文明,确立了中国道教在世界宗教界的地位。从1999年到2016年,田道长在西班牙已经有17年头了。17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奋力拼搏,凭籍自己的才华,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自创办巴塞罗那道教丛林“清静宫”之后,又先后与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弟子们联合成立了“欧洲道教联盟”,其外国弟子先后在欧美各国分别设立了“清静宫”分观。17年孤身一人,他在陌生的土地上历尽了艰辛。他是一个在西方文化丛林中踽踽前行的独行者。基督世界对来自遥远东方的宗教,他们的目光是神秘、好奇和崇拜;而华人世界对来自祖国的道教,他们的目光则是茫然、疑惑和漠视……道教始于中国,它的根基在中国。在异国他乡,田道长感到了孤独和无助。2016年7月底,我见到田诚阳道长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根据中国道教协会老子道学研究会的消息,他是“内脏旧伤复发”。根据孟涛说,当年为了救助一个高空落下的人,他的脾被砸坏,还伤及了胃。多年来,他一直靠自己的内功保养身体。但是这些年,他太累了。他的脸色已经发黄,像秋日的树叶,已经失去了光彩。他经常咳嗽,我每次见到他时,都会问他,“身体怎么样?”“要不要看医生?”他都说“没事”。他心里牵挂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建一座道观,建一座拥有华人自己产权的道观,以便于向弟子们传播中国的道教文化。我看过他设计的清静宫平面图,规模相当宏大。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呕心沥血,但是他力不从心。2016年9月初,他终于倒下了。田道长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9月8日,他的病情已经恶化,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他仍然坚持着给信众解答道家养生知识。他带着“抱歉”的口气对朋友说自己“已经没有力气说话”。道长是一个“谨言慎语”的人,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隐隐约约地告诉他的朋友,他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但是他在给朋友的留言仍然坚定地说,“我不想放弃道教的事业”……田道长是一个不想麻烦别人的人,是细心的朋友在他虚弱的声音里感觉到他的身体出了问题。当朋友问询他的身体状况时,道长才说,“若实在撑不下的话,就去找孟涛”。朋友把道长的情况告诉孟涛后,孟涛便带着他去看中国医生。后来,孟涛告诉我这一情况后,我也曾陪着他去看过医生,但是一切为时已晚。9月12日,他被送进了医院抢救。在田道长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清静宫的弟子们闻讯都赶到了医院。这些西班牙人道徒都是极为虔诚的信徒,她们轮流日日夜夜陪伴在他身边。她们为师父熬参喂汤,还把道教的法器都带到了医院,她们试图用道法挽救道长的生命,她们期望奇迹能够发生,她们期望师父能够重新站起来……9月17日下午,我跟着孟涛去医院看望道长。此时他的呼吸已经十分困难,气若游丝,生命已近油尽灯枯。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当时他见到我,费力地用手移下鼻梁上的氧气罩,拼尽全力说了一句话,“我要回中国去”。我安慰他说,“你静下心来养好身体,只要熬过这一关,一定送你回中国去”。这是我见田道长的最后一面,没有想到次日23时他便离世了。孟涛是天天去医院看他的人,听孟涛说,那天晚上他见到道长时,道长已经不能说话,他说的话,道长只能微微动动手指以示回答。“我要回中国去”,也许是田诚阳道长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年轻时,田道长与道友曾发誓“将此生献于教门”,如今他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中国去”,道长的遗言让人感到无比悲凉;道长的不幸,也让人感到无限感慨。正是:“饱读史书研玄学,著作等身怀大志。未料异域多坎坷,壮心未已身先死”。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麻卓民 2016年9月19日
道教的生活观——田诚阳道长
来源:玄门小道
按:2000年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提出了“生活道教”的新理念。 2005年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对话》杂志针对道教的生活观,采访了正在西班牙访问讲学的田诚阳道长,并发表于该杂志秋季刊。以下是本篇采访的中文译稿,由田诚阳道长翻译(西语原文见西班牙语网页)。
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田诚阳道长,在欧洲道教全真丛林西班牙清静宫道观,回答我们关于道教生活观的提问,解释如何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于收入
- 请问道人们追求增加收入吗?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已经不需要追求更多。道教的生活观念,就是乐天知命,安时处顺,和光同尘,披褐怀玉。如果说要追求更多,那就为了有更多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或者为了保障个人延续修真的道路,但是绝对不可以用于个人的享乐,这是道教的原则。个人的享乐永远不是道教追求的目标,我们惟一追求的是在修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 如果到了周末,您会因为可以睡大觉而高兴吗?
(笑)作为一名道教徒,周末的概念是不存在的。我们修道的要求是每天都要用功,所谓:“修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然每个人都应当休息和睡觉,不过和周末是两个概念。而且周末休息的说法源自天主教,不是道教固有的传统。
关于健康
- 如果你开始出现头痛的症状,会不会服用阿司匹林?
一般作为治疗手段,我们乐于采用传统的道家中医疗法。我们习惯用中草药治病,因为这是自然的疗法。有时为了救急,我们也许会用西药片,但是很少,我们知道有些西药存在副作用。
- 如果发现一根白头发,您会不会感到担忧?
我们道教修炼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人生和深化生命,是为了济世度人和参赞化育,最终功行圆满,与道为一。我们的修炼的功夫,往往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对于我们道教徒来说,一个人对于自我生命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能否持续“修道”和达到“合道”的最高境界。
当然,我们可能会因为身体出现的衰老现象而担忧,但是这只会惕励我们修真的勇气和决心。同时,我们也不会象一般人那么惊慌害怕,或是束手无策;因为我们道教拥有五千年的修真经验,我们有办法战胜衰老,返朴归真,增延生命,与道为一。
关于社交
- 道教徒会用香水打扮自已以取悦他人吗?
不会。按照道教的教义,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由其内在修养决定。《修道真言》说:“山有美玉,则草木为之不凋;身有妙道 ,则形骸为之不败。” 说明内在境界起主导作用。一个人如果有着高尚的内在修养,他会看起来很安祥,宠辱不惊,绰然自悦,所谓“君子诚于中而形于外”,那么他的外表,同样也会给人带来安定祥和的感觉。
真正的美观,决定于一个人的内在心态,不需要用借助于香水来表现。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外表的美观,其实他的内在心灵已经空无寄托了,这种人很快就会变老,是很可悲的。
- 那么,一个人可以嫉妒别人吗?
不,不可以。首先,没有必要。因为对于道教来说,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是平等的。我们修道人淡泊名利,不慕虚荣。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嫉妒心理,他应该很好地修正自己。任何一个人假若存在嫉妒的胸怀,都不会达到高尚的境界。
关于休闲
- 您如何看待电视上的垃圾节目?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事物是与“道”一致的,同时也有另外的事物背道而驰,但是正反两方面的事物,都可以给人们带来启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说:“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第四十二章说:“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庄子·知北游》说:“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通过不同的比较,可以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的真谛。最后二者之间的取舍,决定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
- 为了放松,选择威士忌,还是香烟?
道教不存在抽烟的习惯,这对健康是不利的,《道教养生三字经》说:“烟属火,火克金,伤肺气,生核菌。”有时在某些欢庆场合,我们也许可以喝一点啤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但是不宜饮用酒精度数高的白酒或威士忌。而且其目的也不是为了放松自己,如果追求放松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静坐。
关于饮食
- 如果一个饭店的服务实在差劲,您会怎样做?
我不会抱怨,但是可以善意地提醒他们,应当用爱心来做菜,而且热情周到地对待顾客,那么他们的生意才会好起来,买卖双方均可以皆大欢喜。
- 您敢于食用美式快餐吗?
美式快餐?(笑)我们最喜欢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