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月与龙门派的中兴

2025-08-16
0

来源:开元知海E读
http://www.yidu.edu.cn/103170/detail/thesis/557e4ce7ede4442191468ec1.html


[摘  要]:

本文从邱处机提出立观度人的修行宗旨后,全真教内所产生的问题为起点,以王常月提出的戒律思想对全真教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为终点,阐明王常月戒律思想在龙门派完成教团建设历史任务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对戒律在龙门派中兴中所起的作用作出解答。 邱处机在应成吉思汗之诏西行后获得了传教的特权,鉴于当时大兵之灾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立观度人的外修思想,并以此告诫诸弟子。邱处机提出的立观度人就是全真教教团建设的开始,但是也是全真教内部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开始。


这些问题包括:


一、立观度人带来的宫观管理问题,如宫观田产的问题,并因田产之争而与民众以及佛教所产生的争端;在立观度人的思想指导下,最后多是“徒增像事”而已,“立观”做到了,“度人”却未做到。立观度人过程中对于道众素质不加拣择而导致的道众素质低下,道风日渐颓败的问题。


二、没有为道众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修行方法。全真教初期,王重阳提出清净、心性修炼的思想,持轻身的态度,邱处机进而提出此身为虚幻之物,因此他的修行就是苦修,磨炼此身,而使心达到逍遥的境界。但是他们的缺点是没有为素质参差不齐的道众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具体修行方法上的指导,也就不可能指导道众完成“长生不死”的修行目的。明朝全真教衰落后,逐渐与传统的道派如正一道等发生融合,也吸取了传统道教的炼养、存思、黄白、符箓等修行方法,造成全真教内部修行的混乱,并且失去了全真教心性修炼的特色,因此道众的修行依然没有能够得到明确的指导。


三、元朝时,全真教通过朝廷的任命确立大宗师代表全真教的形象,随着元朝的灭亡,全真教的大宗师制度也随之消亡。因此当新的王朝统一中国后,全真教却没有一个宗教权威可以代表全真教与政府开展交往活动,也引起了明王朝对全真教的不满。失去大宗师的全真教,迅速沉寂了下来,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来凝聚全真教的力量,从而使得全真教整个明代都处于各自为阵、散兵游勇的状况,而没有能够达到力量的团结,在整个明代都处于一种沉寂的状态。因此全真教要凝聚力量,必须通过宗教的标准而非政治的指派来选择自己的宗教权威,从而凝聚教团力量。 王常月应时而出世。


清朝的入主中原,为全真教的重新发展赢得了机遇。王常月打着邱处机的旗号,通过各种游说活动取得了公开传戒的政治许可证。王常月北上京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邱处机的玄风,并中兴龙门派。他选择戒律的思想作为对邱处机苦修思想的继承和完善,来恢复邱处机的玄风。具体说来,邱处机的戒律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确立的三坛大戒的传戒制度,一个是他在《龙门心法》中阐述的思想,即如何通过戒律的行持达到道教“长生不死”的终极目的。三坛大戒是指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三者是逐步提升并渐趋圆满的修行层次。王常月就是依照这三坛大戒开展他的传戒活动的。他确立了定期的传戒制度,直到今天的全真教传戒仪式仍然是在王常月确立的制度下进行的。戒子领受戒律后,就要依戒修行。在《龙门心法》中,王常月要求大众先皈依三宝,舍绝爱缘与尘世的累心之事,从而达到清净身心,使一灵真性得到解脱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做到密行戒律,由戒入定,由定入慧,慧光朗照时,便是了悟圣贤仙佛之理的时机。王常月的戒定慧的一层层的修行就是指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的一层层的修行,初真戒修戒,中极戒修定,天仙戒修慧。由此一步步行来,终可了悟生死,而知死生之机在身内一灵真性,这个真性就是寄托在色身上的法身,要修的长生不死就是这个法身的长生不死。要修长身不死,就要在严密修行世法的基础上使色身内本有之真光圆满,现出身中已有之婴儿,就达到了法身的长生不死,实现了自度的修行目的。自度完成后,还要立志发愿度人。通过戒定慧的严修密行,使道法毕于我身,成我法身,彰我道体。阐教弘道,济度众生,使道名长流人间,也就是我身长流人间。这样就实现了元神飞升,而我名仍长流于人间,也就是功德圆满之时。换言之,道教传统之色身长生之思想成为仙名长流于人间之思想,也就是现在通行的“道气长存”于人间的思想,这样便成就了全真道教长久以来的课题——“形神俱妙”,只是形成为无形之形的道气,而元神则实现了其飞升的长久理想。带着一种完备的传戒制度以及通过戒律行持达到长生不死的修行目的的思想体系,王常月不遗余力地开展他的传戒活动,度弟子数千人,其中更有不少素质很高的儒士也归于他的门下,这些弟子们在领受戒律后,又回到各地各自开展着传戒活动,教团组织日渐扩大,出现了龙门派的中兴局面。


王常月的戒律思想和传戒活动解决了邱处机提出立观度人后教团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王常月及其后继者以宗教传播的需要开辟了一个个的龙门道场,在这些道场中实践着传戒度人的思想。并且通过戒律的规身作用,对道众作出规范,防范过错于未然,出现了道风大振、威仪楚楚的局面。


其次,王常月的戒律修行思想摒除了明朝时全真教在与传统道教中一些修行方法融合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是一种方便的修行方法,既有具体可行处,又有需要体悟的地方,既适于一般大众的修行,也对素质较高的一些道众提供了继续参悟的道路。他的戒律思想是一种规范化的制度化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是全真教众修行的第一步。


对于全真教团建设历史问题的解决,使龙门派甩掉了历史的包袱,摆脱了明朝的沉寂窘境,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教团规模不断扩大,还出现了新的支派。龙门派中兴在不少地方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并且与当地的原有的道派互相融合,既丰富了龙门派思想的内容,更使龙门派的戒律思想为大多数道派所接受。在中兴的盛况过后,龙门派仍然继续传播着,不仅仅在道光后道教的整体衰落中成为振兴道教的最大的力量,同时还顽强地向没有龙门派传播的地方输入着龙门派的思想,如上海、甘肃等地的龙门派传播就是在王常月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龙门派的传播。


另外,龙门派确立了依照系谱确立传承的制度也影响着其他道派采取系谱的方式来连接本派的力量,龙门派的发展模式对其他道派创立自己的传承系统提供了范本。 龙门派在中兴过后,即使在道教整体衰落后,仍然保持发展和传播的局面,得益于王常月通过他的戒律思想以及三坛大戒的传戒制度,龙门派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教团建设过程。修行上有了戒律的明确又规范化的指导,三坛大戒制度一直是全真教传教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规范化的传戒活动中,龙门派实现了对于广大信众的吸引以及对于其他道派的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王常月对龙门派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完成了邱处机遗留的教团建设的历史任务,直接促成了龙门派中兴的局面以及持续的发展,而王常月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都是以戒律为纽带的。


王常月留给道教后人的另一笔精神财富,就是他强烈的济世度人的思想,也是一种积极的传教的态度。他不遗余力的传戒活动就是积极传教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传戒弘道的精神对龙门派的中兴及迅速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也是现在的道教内人士需要继承的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


[主 题 词]:王常月; 戒律; 龙门派; 中兴;

[作  者]:胡小琴

[学科分类]:哲学 >> 哲学 >> 宗教学 ; 哲学 >> 哲学 ; 哲学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导师姓名]:何建明

[学位年度]:2006

[语  种]:汉语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