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晋升为南岳衡山道院方丈
来源:中新网2017-12-03
2017年12月3日,“道化天下·德在人间”南岳衡山道院方丈升座庆典活动在湖南衡阳举行。 文丽贵 摄
2017年12月3日,“道化天下·德在人间”南岳衡山道院方丈升座庆典活动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道院举行,400余位道教界人士共同见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安晋升为南岳衡山道院方丈。这是湖南省道教界有史以来举行的首次方丈升座活动。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以《道德经》五千言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为根本经典,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积淀了福泽厚重的事业和灿烂悠久的历史。
400余位道教界人士共同见证黄至安晋升为南岳衡山道院方丈。 文丽贵 摄
南岳衡山为中华五岳之一,道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南岳,至今已有1700多年。一千多年来,道教与南岳祭祀文化、佛教文化、湖湘文化、抗战文化等相交相融、和谐共进,南岳衡山因此以世界独一无二的道、佛“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的宗教和谐特色著称于世。
黄至安方丈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80年出家长沙市河图观,拜黄明光道长为师。1991年任南岳大庙住持,1996年当选南岳道教协会会长,1998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致辞。 王昊昊 摄
在南岳修行期间,黄至安方丈积极筹资恢复宫观庙宇。在她的努力下,南岳开办全国第一所坤道学院,先后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国际道教论坛等一系列大型道教文化活动。
黄至安方丈还积极参与助学、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在爱国爱教、人才培育、弘法利生、慈悲济世、服务旅游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教内教外的广泛赞誉。
中国道教协会为黄至安方丈赠送著名书法家孟天宇书法作品。 王昊昊 摄
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龙建湘表示,全省道教界和信教群众要坚持正信正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树立新时代湖南道教界良好风范,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中促进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精髓,与时俱进推进宗教中国化,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南岳衡山道院承办。活动还包括《老子道德经》书法展、方丈说法、“道化天下·德在人间”专场文艺晚会等内容。
(原标题为《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升座南岳衡山道院方丈》)
“此心安处”黄至安方丈书法作品展开展
来源:(湖南衡阳市)南岳融媒 作者:赵泽群 2023-05-31
2023年5月31日讯:今天上午,纪念道教吕祖诞辰1227周年“此心安处”黄至安方丈书法作品展在湖南衡阳市南岳衡山道院举办。中国道教协会发展部主任郝钦亮,湖南省政协办公厅一级调研员赵伍芳,衡阳市南岳区委副书记、区长蒋炳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军,区政协主席魏仲文出席。
开幕剪彩仪式上,蒋炳炎致辞,他说,黄至安道长扎根南岳三十三载,一心向道,潜心研道,静心书法,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为南岳宗教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促进南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蒋炳炎指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希望大家能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推动宗教文化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以书法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擦亮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为南岳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安代表活动主办方湖南道教书画院,向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借此次书法展,能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们结缘,一同享受挥毫的愉悦。
仪式最后,出席活动的领导共同为黄至安方丈书法作品展剪彩。
此次书画展是黄至安道长出家学道43年以来的一个阶段总结,展出包括其多年来敬抄的经典、自撰的对联、随感的小偈等。
南岳区领导沈伟、尹朝晖、周智毅出席。
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院长黄至安方丈与会作修行体悟分享
来源:南岳坤道学院公众号20230925
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2023年9月24日在中国江苏茅山开幕。
本届论坛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香港道教联合会、澳门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协办,主题为“崇道尚德·与世偕行”。论坛期间召开了世界道教联合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世界道教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当选为理事长。世界道教联合会是由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成立,由各国(地区)道教团体、道教宫观、道教相关机构及信仰道教或热爱道教文化的知名人士自愿结成的国际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有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创始单位会员。
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南岳道教协会会长、南岳衡山道院黄至安方丈与会作修行体悟分享。
学修八悟 与世偕行
尘世六十载,
参玄卌三年。
道化践弘愿,
德在乐无边。
出家43年来,研习经典、品尝要义,严守戒律、磨砺人生,已经成为我修行生活的一部分。每得闲暇,也常咂磨过往时光,聆听内心感悟,细思慢忖,也偶有所悟有所得。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崇道尚德 与世偕行”,我想,这既有传承正统之意,也有随方设教、创新发展之期。借此良机,便将近来所思所感稍作整理,与诸君交流分享,诚望抛砖引玉,亦盼各位点拨斧正,同证大道。
我想讲八个关键词,暂且以“学修八悟”归纳之:
人是凡尘一微种,(种子)
微种根植土壤中。(土壤)
慈母哺育血脉亲,(母亲)
祖国滋养大爱深。(祖国)
党的雨露滋体健,(雨露)
政策阳光长精神。(阳光)
道炁长存靠学修,(学修)
学修悟得人生通。(人生)
天道之下,众生平等。尘世间每一个生命,都是由父母带来世间。在生命孕育的过程中,遇到了肥沃的土壤,和煦的阳光,甘甜的雨露,才得以生根发芽、抽枝长叶、成为参天大树。人如是,道亦如是。
以下,我们分三个维度细细说来。
一、微种求存,生机不灭
(一)凡尘微种
种子在尘世之间,小得容易被人忽略,小得甚至无人知晓,他的个人力量和对外界的影响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它是有生命力的,一旦因缘聚合、条件充分,它就会萌芽、生长和壮大,开启它的生命之旅。
每个人也是如此,降生之后,就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日复一日地历劫难、求生存、谋发展。世界浩渺,前路迷茫,人生之路究竟该怎么走?似乎一切都有希望,但凭一己之力,又似乎一切都是未知,都很渺茫。
(二)境遇迥异
种子各求生路但命运不同:或被狂风卷起四处飘荡;或被山洪冲击跌落至万丈深渊;或被流水洗刷挟带到远方异乡;或被甘泉浸润浇灌速速生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见,个人之力是相当有限的,禁不起自然灾害,敌不过误会曲解,挡不住物质诱惑……种种挫折,种种坎坷,导致道路各异,命运不同,其中既有自然不幸,也有人为因果,但终究是离不了天命循环。
(三)生机不灭
虽然危机四伏、境遇迥异,然而种子生生不灭,代代相传。种子的生命力是内因,有强也有弱;外部环境则是外因:当遇到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种子就能发芽生长,再有充分的阳光和丰富的肥料就更完美了,它就能健健壮壮地走完它的一生。
对一个人而言,就是一个自己所盼望所满意的一生。相信谁都会希望自己是那颗内因外因俱好的最幸运的种子,都能够履行担当人类社会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职责与使命。
二、崇道尚德,不忘感恩
我们都是幸运的种子,因为我们生逢其时。
(一)欣逢盛世
道教萌生于远古秦汉 ,发展于魏晋南北朝 ,繁荣于隋唐北宋,分流于南宋金元,低迷于清朝民国,振兴于改革开放。
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享受着宗教信仰的自由,党和政府制定了有关的各项政策、法规法令,中国道教有自己的各级协会组织,依法管理教务、维护权益,土生土长几千年的古老道教,在中囯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全国各地的道观昌盛 、道坛繁荣、道院兴旺、道学传承、道事交流、道满天下。能生活在这么繁华的盛世、能清静自在地过着修行岁月,我们是何等幸运和自豪。
(二)感恩图报
可以心无旁骛地学道、修行、演教,成就我们的仙道人生,我们当然要明白,没有强大的祖国,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当今昌盛的道教,没有这些自在逍遥的玄门弟子、羽衣方士。我们须感怀深恩,铭记于心,一片赤诚爱国爱党,一心一意弘道爱教,并将其融汇成坚定的信念,汇入一言一行中。
(三)继承传统
怀慈向善、感恩戴德,道教是有着优秀历史传统的。
全真祖师邱处机在年高八十之际,跋山涉水,克服千难万险,历时三年之长,劝谏成吉思汗停戈止杀、禁绝屠城,“一言止杀”,慈心治国。
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所著医药之书,堪比无价之宝,万古流芳。
《真武妙经》有云“夫人生天地之间,善恶不同,各自先身业缘所致。修善善至,修福福来,如影随形,似声应响,悟则见道,迷则居尘。”强调的就是积善成仙,积恶造罪,劝百善,惩百恶。
几千年来,道教时时处处都是倡导怀慈济世、无量度人的,是主张助人为善、感恩戴德的。作为当今的我们,就是要多行对人民对社会的好事,积德累功,孝敬父母的生育之苦,感谢众善的给养之义,报答祖国的呵护之恩。
三、学修并重,与世偕行
“学修”二字,是我们实现圆满人生、达成弘道誓愿最重要的途径。
(一)学无止境
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俗话说得好:“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祖师先贤更是给我们留下了镌刻千年的金玉良言:老子《道德经》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道德经》第47章)”,“为学日益(《道德经》第48章)”,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三国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能让人思想深邃,眼界开阔。偌大的世界,纷繁的事物,我们哪能全部亲历亲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接受到了解到掌握到更多的事物事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就是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与时俱进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在道教中国化的新征程中,站稳脚跟,开创未来。
(二)向道修行
道教人矢志修行,这里的“修行”的“修”,除了包含“学”的意思外,还有着“尊道”“崇道”之意,当“以道为根,以道为本,以道为事,以道为业”,通俗来讲就是以道的教义核心来塑造来武装来充实自己,把它作为自己思想言行的依据规范。当自己的思想言行与道有悖的时候,马上要注意修正,这个“修”也就有“改”的意思。可见,修行是一种精神的磨砺和提升,旨在提高思维水准和精神意境,涵养道德品质。这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过程。
修行也就是一个不断地改错、纠错,修心炼心、求得正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反复而漫长的,也是清贫而艰苦的。修行之路因人而异,须与修行者根基、因缘、思想、行为等结合起来,修道养德,吐故纳新,固本强基,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丰富自我,武装自我,强大自我。正所谓:
世道妙,贵生存,
沐阳光,吮甘霖,
爱祖国,报党恩,
学不已,修终成。
八悟透,人生通。
各位道友、各位同仁,让我们同心同向,共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