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西安市鄠邑区公布了《西安市鄠邑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鄠政发〔2021〕 37号)。从2007年到2020年,已先后申报、公布省、市、区非遗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有户县眉户曲子、北乡接城隍等2项,省级有秦镇凉皮等 15项,市级有辣子疙瘩摆汤面等9项,区级有栗峪口高跷等37项。非遗传承人69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0人,市级28人,已故4人,划归西咸新区2人。
2022年初,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推动鄠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体系,区文旅局开展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经过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组织发动、个人申报、相关单位推荐申报等程序,先后有12个项目参加申报。
根据综合评定与会议审定最终决定板笔画等10个项目进入区级非遗名录。
这次进入区级非遗名录的10个项目,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四大类。
娄敬庵庙会项目
娄敬庵庙会为民俗类项目。娄敬庵庙会地点在鄠邑区甘亭街道办娄村古庙娄敬庵及其附近,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至二十二日。庙会由娄村、扶托、郭村、羊村、什村、孝义坊等八社十四村共同筹办。
娄敬庵是汉代开国功臣娄敬修道之地,汉代以后逐渐发展为道教名观。庙内有明万历年间“汉关内候敬修道处”碑石遗存。娄敬庵庙会形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民国及建国初期达到鼎盛。娄敬庵庙会包括道教祭祀、纪念娄敬活动和以骡马交易为主的民间贸易活动。祭祀活动形式古老,庄严肃穆,礼仪周全。有诵经、古乐、群众进香等祭祀活动。同时伴有鼓舞、秧歌、舞龙舞狮、演戏等文化活动。1987年后由八社十四村每年轮流举办,1997年娄敬纪念馆成立后,由馆理事会每年举办。娄敬庵庙会在漫长的历史中,对户县北部乡村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融合了道教、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农耕生产和乡村生活习俗等多重历史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